2010年《财富》全球500强榜单的出炉,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。未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中国国有企业还需要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
唐代文学家韩愈说:“辞不足,不足以成文。”脑袋里没有足够的词汇是写不成文章的。同理,企业没有足够大的营业额,更不会受到《财富》500强榜单的“青睐”。
2010年的《财富》全球500强新鲜出炉了。中国企业又有了新的进展,去年有43家企业进入这“500强”,今年则达到54家,而且中国石化、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三家国企同时进入前10名,与零售巨头沃尔玛同处一个档次。
对此,专家认为,上榜500强的中国企业虽脱胎于垄断行业的居多,但难能可贵之处在于,中国企业在市场拼杀中都已锻造出独特的、符合自身成长规律的国际竞争力。这对于那些仍在国际化、资本化征途上蹒跚的中国企业来说,具有借鉴意义。
中国光彩
成为《财富》500强的一份子?对于企业家来说,这相当于好莱坞明星大道上的一个手印。在中国,很多企业都渴望能烙上这样一个手印。
《财富》排行榜已经超越了国家、民族和文化,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,这一排名还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判断自身实力、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当然,企业要想上榜《财富》500强并不容易,因为面临的对手竞争实力非常强大。虽然按照营业收入排名,但入榜《财富》500强的企业均是“富可敌国”的公司。拿今年排名第一的沃尔玛来说,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4082.14亿美元,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8%,印度GDP总量的近一半,甚至比很多小国家的GDP总量还要高。
所以,拥有一定的规模是企业入选《财富》500强的必要条件。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中国企业进入《财富》500强的平均规模在不断扩大。
十多年前,中国只有寥寥数家公司进入这一榜单。近年来,中国入榜企业数量不断攀升。从2008年的35家企业增长到2009年的43家,再上升到2010年的54家。与此同时,在排行榜上的名次也不断前移。尤其是今年中国石化、国家电网、中国石油三家企业同时进入前十强,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。毋庸置疑,在2010年的榜单上,中国企业绽放的光彩,显得格外耀眼夺目。
对这一结果,人们并不感到意外。过去十多年,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,这种增长必然会反映到公司规模上。“中国较好的宏观经济面,给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。”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表达了此看法。
不过,这一结果的取得,又确确实实来之不易。去年在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时,中国政府迅速反应,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。“这为企业成功应对危机、走出困境及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”一些上榜企业纷纷表示。
值得肯定的是,进入《财富》500强的企业,无疑是其所属国家的骄傲。一个国家上榜的企业越多,该国的经济、政治地位就越高。中国上榜企业头顶上的500强光环,也成全了中国的骄傲。
何曼青认为:“中国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,营业收入不断增加,与国际背景也有很大关系。中国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比较于欧美企业要小,在国际企业发展受挫时,中国企业却迎来了发展机遇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国企业排名上升是很正常的现象。”
不过,也有专家认为,即便没有金融危机的影响,在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上,我国企业500强排名也有上升和增多趋势。中国经济总量处于全球前列,发展速度也高于世界水平,必然会诞生更多的世界级企业。
在世界企业财富的大比拼上,我国企业的身影正越来越耀眼。专家认为,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,中国企业在整个跨国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也会相应提高。
国企主导
翻开《财富》500强中国公司的榜单,不难发现国有企业是其中最大的看点。54家上榜企业中,除了和记黄埔、来宝集团等几家公司外,其他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带着“中国”标志。众所周知,这是国有企业的标志,而且往往还是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。
毫无疑问,在今年的《财富》全球500强榜单上,中国企业里国有性质的企业仍然占据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。像前面提到的进入前十强的三家中国企业,毫无例外地均是国有企业。在世界企业竞逐的名利场,国企成为中国企业的“领头羊”。
与其他企业比起来,中国国企拥有先天的资金实力和市场、行业的垄断优势。这种实力和能力,使得国有企业更容易走出去。大至航空、航天的合作,矿产资源及能源项目的合作,小到企业的单个品牌及企业一个园区的管理,都有中国国企的身影。
比如,从控股利比里亚铁矿项目,到中海油31亿美元收购BEH50%股份、中铝投入13.5亿美元与力拓联合开发几内亚铁矿,再到中国石化成功收购瑞士Addax公司、中国石油成功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股份,2009年被喻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“井喷”年。
何曼青认为:“中国企业整体表现不错,一定程度上缘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收购、兼并的机会增多,走出去步伐加快。”在国际大型并购项目上,中国国企展示出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,在互利共赢中展示出了企业风采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在收购兼并等一系列海外扩张项目的拉动下,中国国企的资产扩张速度加快,企业资产增值能力大大提高,这也直接导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国企数量增长。
能源耀眼
如果人们还有印象的话,也许会记得前几年的《财富》全球500强评选中,公认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通信、电子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风头正盛。那时,遍及世界各地的电报电话公司、通讯企业和电脑制造商们稳居500强席位,它们创造了天价的销售额,净利润也令人咋舌。
而如今,那些与电信相关的许多企业显得暗淡无光了。石油、天然气及矿产资源从“行情资源”转变为“战略资源”,正在成为抢手货。这些行业的垄断性企业正在占据世界强者的席位。比如,今年500强的前10强企业中,有5家是跨国石油资本主导的资源垄断企业。
今年的榜单中,国内石油石化巨头齐齐上榜,但与往年不同的是,进入前十的三家中国企业,有两家是石油企业。中国石油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3名上升到今年的第10名,一年时间就超越了排在自己前头的美国雪佛龙、法国道达尔和美国康菲。中国石化已经是连续两年在前十强之列。三大石油巨头的另一家中海油的成绩也不错,创下了306.80亿美元的营业额,排名从去年的318位上升到今年的252位,上升了66位。
这些战绩,正是中国的石油企业在过去一年里抓住时机、苦练内功的结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,世界同行跨国油企或削减投资或收缩业务,以抵御经济“严冬”时,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却另辟蹊径,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开创了红红火火的对外油气合作新天地。
中国石化海外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,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6%。中国石油通过股份收购、联合并购等灵活多变的方式,获取了许多境外原油贸易、工程服务等机会。中海油则把对外扩张向深层次拓展,突破简单的收购兼并,转向引进重点技术、重点开展高温高压区和深水领域的合作。
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、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孟庆轩教授表示,我国石油企业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,早已不是过去简单的油田概念。而大规模会带来很多竞争力,会不断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。
做大仍需做强
就全球500强前十强企业来看,在营业额数字上,去年中国石化创下了187518亿美元收入,国家电网营业收入为184496亿美元,中国石油营业收入为165496亿美元。而前十强中的外国公司,除了排名第九位的法国保险公司外,其他企业的营业额均超过了2000亿美元。
再来看看营利能力。去年中国石化的净利润为57.56亿美元,中国石油的净利润为102.72亿美元。壳牌的净利润为125.18亿美元,埃克森美孚的净利润高达192.80亿美元,英国石油公司的净利润也是165.78亿美元。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,我国石油公司的营利能力还相差甚远。
在非石油公司里,销售冠军沃尔玛2009年创造净利润为143.35亿美元,而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,去年净利润则为-3.43亿美元。
真是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。在世界500强排名上,中国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、盈利能力都没有完全反映出来。
“500强企业并不是500优企业,规模大了不一定就是强大的企业”,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席建国向记者表示。
“排名上升,仅仅说明企业规模做大了,但不一定代表企业做强了,有的企业做大规模甚至可能处于亏损状态。”何曼青主任表示。
名次本身是用来证明阶段性成果的,因此在《财富》排名榜上很难有谁会一直稳坐宝座,连第一名的沃尔玛都难以保证。何曼青认为:“中国企业的规模做大了、营业额上升了,但利润不同步上升的话,那么在财富榜上的排名还能保持多久,就很难说了。”
专家指出,与国外公司相比,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相差甚远。中国企业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资产,但仍然不是全球性企业,这是因为多数国有巨头的业务和主要的市场都还在中国国内,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获得的营业额,并不能说明就比欧美企业强。对于500强光环,中国企业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。进入500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,不是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,不能本末倒置。
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上,业内更多地期望,中国企业能在做大时不失时机地做强。在这方面一些跨国公司值得学习,这些公司历经战乱、经济衰退,还能顽强地生存下来。这是因为在遇到生存危机时,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应付危机的能力。例如IBM、GM、西尔斯这3家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都面临上百亿美元的亏损,但在重构后不仅度过了生存危机,而且重新获得了竞争优势。
孟庆轩教授建议,中国企业要提高综合竞争实力,可以从国际化、资本化、市场化三大领域实现战略转型,采取并购兼并、人力资源优化、丰富资本市场经验、体制转型、产融结合等多种手段,使企业在应对各种风险时,具备较强的市场平衡能力、风险对冲能力。 |